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 > 正文

陶博吾:处处体现出对“朴”的追求

时间:2019-05-28 17:46: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5月 23 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联、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协办的“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惟朴是求——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当日还举办了“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艺术作品展”学术研究活动。

陶博吾(1900—1996),原名文,字博吾,别署“栗里后人”“白湖散人”,斋号“简朴斋”“三破斋”等,江西彭泽人。他一生经历坎坷,命运多舛,经历抗战流亡,“文革”中被迫害,直到1980年始平反昭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陶博吾没有在困境中沉沦,种种困苦反而铸就了他独特的人格与艺格。

本次展览共展出陶博吾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70余件,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养浩然正气”,展出陶博吾所创作的具有儒家入世情怀的作品;第二部分“师羲皇上人”,展出体现陶博吾在现实生活中超然物外、不求闻达操守的作品;第三部分“集篆书朴真”,展出陶博吾在大篆集联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陶博吾诗、书、画造诣皆深。他少年时即聪慧过人,6岁入私塾,9岁修四书五经,10岁通音律。14岁与本县六位老先生建“六雅堂”诗社。他的诗文情感真挚,流亡期间曾作《弃儿行》在当时《民国日报》发表,全国报纸转载,成为当时著名爱国诗篇。他一生诗词结集有《博吾诗存》《博吾联存》《博吾诗词选》《题画诗抄》《博吾随笔》等存世。陶博吾在43岁、44岁时撰写三卷《小篆研究》,“文革”中一二卷被毁,在有限的石鼓残存文字中集联99副,散氏盘铭文集联80副,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夫。

陶博吾早年进入正规艺术院校学习,师承诸多名家。1925年考入南京美专,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等学习书画。1929年考入由吴昌硕创办的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师从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诸闻韵、贺天健、张善孖、王个簃、诸乐三等学习书画,师从曹拙巢学习诗词。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陶博吾书法五体皆能,尤以行书、篆书为擅。他的行书,稚拙天真,一任自然,无拘无束,不假雕饰;他的篆书,尤得力于散氏盘和石鼓文,初受吴昌硕影响,终成自家面目。

陶博吾曾自述学书经历并有感而发:“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起码的条件,必须有点个人风格。如果只习一家,专攻一体,即使能够乱真,也只是一个书奴,没有价值。怎样能得出个人风格?自然是遍临各帖,吸取各家的精华,融化于我的笔端,才会另有趣味。”对于学习吴昌硕,他并不讳言:“我受吴的影响当然很深,爱原刻石鼓,更爱吴所书的石鼓,并从金石所载的石鼓文字,集成联语九十六幅。本想跳出吴的藩篱,露点个人风格,然而学识浅薄,兼之书外之音更少,真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自谦中透出自信。

林散之作为陶博吾的同学,曾评价:“其诗、其书、其画皆一如其人,握芝怀瑜,晚香犹烈,虽蹇困落拓而历劫不靡。”启功评价陶博吾“石鼓文、散氏盘铭文写得好,就功力来讲,达到了吴昌硕水平;就夸张变形、生动趣味方面看,超过了吴昌硕”。李可染也说陶博吾“行书对联结体奇特,个性强,又有趣味,篆书功力深厚,不在吴缶老之下”。 尹瘦石则评价“陶老的书和画变形变得很自然,这是他个性的自然流露,不像有些人忸怩作态、哗众取宠”。

“书法凝聚着民族文化的发展魂韵,其象、其形、其韵、其神,皆在结体的构建与线条的游动中凸显魅力,也展示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张力,更体现了艺术家的人格。20世纪的书坛,风云起迭,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不同的审美相互激荡。相对于绘画的发展,尽管书法基本上在传统的线性脉络上顺延,但也因承传先贤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家个性的差异而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风格各异的书法家。江西陶博吾先生以其拙朴生动的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为世人所推崇,虽然其身前隐于乡里,不为众人所熟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加发现其艺术上所散发出的经久的魅力。”吴为山说。

陶博吾是陶渊明后人,他一生中不乏儒者进取精神,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处处体现出对“朴”的追求。主办方表示,今年是陶博吾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时隔30年后,中国美术馆再次举办他的回顾展。本次展览一是为了纪念陶博吾的艺术成就;二是为了弘扬老一辈优秀艺术家的优秀品格;三是为了促进人们对艺术的学习与传承,以体现中国美术馆在弘扬精品、培根铸魂方面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实现对社会的审美教育。展览得到了家属支持,慷慨捐赠精品十余幅入藏,丰富了中国美术馆对于20世纪书法序列精品的收藏。

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朱永安)

关键词: 陶博吾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